枪械损耗是一个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机制。不同类别的武器在连续射击、配件缺失或环境因素影响下,会表现出显著的性能差异。步枪作为最常用的武器类型,其损耗主要体现在后坐力累积和弹道偏移上,例如M416在无配件时连续射击会导致垂直后坐力急剧增加,而AKM则因基础后坐力较大,损耗后水平抖动更为明显。狙击枪的损耗主要集中在射击间隔与精准度上,尤其是栓动式狙击枪如AWM,多次快速开火会导致弹道下坠规律紊乱,需更长时间恢复稳定性。冲锋枪和霰弹枪因射速快,损耗主要表现为弹丸散布范围扩大,例如UMP9在持续扫射后命中率会显著下降。
垂直握把能有效减缓步枪的垂直后坐力累积,而直角握把更适合抑制水平抖动。狙击枪的托腮板是降低损耗的关键配件,可缩短射击后的稳定恢复时间。冲锋枪的扩容弹匣虽不直接减少损耗,但通过增加容错率间接降低频繁换弹导致的节奏中断。消音器会略微增加枪管过热速度,尤其在步枪全自动模式下更为明显,因此需权衡隐蔽性与持续作战能力。
作战环境与使用习惯同样影响损耗表现。雨中或沙地环境会加速枪械磨损,尤其对狙击枪的镜片清洁度造成干扰。中远距离点射能显著降低步枪损耗,而近战贴脸泼水打法会快速消耗冲锋枪和霰弹枪的耐用性。合理切换主副武器是延缓损耗的有效策略,例如在遭遇战中交替使用步枪和冲锋枪,避免单把武器过度使用。车辆追逐战时,车载武器的损耗速率远高于常规状态,需提前预留备用枪械。
优先拾取两把同弹药类型武器可分摊损耗压力,例如双持5.56mm步枪的M416与SCAR-L。空投武器如Groza虽威力强大,但损耗速率极高,需搭配握把与枪口补偿器使用。决赛圈阶段应避免频繁开镜预瞄,长时间保持开镜状态会加剧狙击枪的镜片模糊效应。